近日阅读岳麓书社出版的《旧籍新刊》丛书,很有收获。我感觉到,从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五十年中国进化论》,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到吴梅的《中国戏曲概论》、《顾曲座谈》,从支伟成的《清代朴学大师列传》、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王书奴的《中国娼妓史》到萨孟武的《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水浒与中国社会》、《西游记与中国政治》,从胡适的《四十自述》、马叙伦的《我在六十岁以前》、陈鹤琴的《我的半生》到陈嘉庚的《南侨回忆录》,一本本,一页页,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作者的滴滴心血,纪录着近代文人的心灵律动的历程。
近代文人身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乾坤之变使他们的思想和学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总体特征。他们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广泛吸收西方文明中的思想精华,使自己的思想与学术研究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气度;一方面在史无前例的革命浪潮面前表现出某种保守性和动摇性,另一方面又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正是在这种广阔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中,他们的学术研究更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和系统化的特征,他们的许多学术著作都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吴梅的《中国戏曲概论》、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王书奴的《中国娼妓史》,都堪称为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部”。其结构之完整,体系之完备,考证之翔实,理论之精到,是前无古人的。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思维空间的不断拓展,学术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学术研究总是一代胜过一代,永远不可能停留在同样一个水平线上。
“旧籍新刊”丛书,其社会价值不仅仅在于学术性方面,也不仅仅在于其学术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而且在于这些新刊的旧籍充分显示了近代文人处乱世而潜心于学术研究,惊国祚而胸怀国家民族的心迹,将学术研究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文学革命、教育革命与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结合起来,梁启超身处清末民初,曾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为己任。其《五十年中国进化论》不啻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历史小结。胡适、马叙伦、陈鹤琴都是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胡适的《四十自述》、马叙伦的《我在六十岁以前》、陈鹤琴的《我的半生》,都以自传体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调,详尽地记叙了自己的生平,字字句句都凝聚着作者的人生之思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虽然其某些观点也难免有一些片面性,但他们的许多主张如教育思想等至今仍有一定借鉴意义。特别是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南侨回忆录》,不失为一部南洋华侨的爱国史,海外华侨的拳拳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实在难得一见。
(蔡镇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